近年来,临床研究作为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已成为国家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然而,国内临床研究在创新性、系统性和国际化水平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医疗机构、大学、科研单位及企业间的深度协同,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特设立“菊梅睿研-临床研究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临床研究专项”)。
本专项计划项目旨在重点关注临床实践需求,以患者为中心,聚焦常见病、重大疾病、罕见病等专科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推动我国医学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现发布该专项计划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申请。
(一)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与评价
1. 重大传染病的精准鉴定、快速筛查与综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2.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全病程管理。
(二)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与模式
3. 恶性肿瘤的筛查、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和全病程管理;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高效、多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的肿瘤精准医学。
4.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肾脏疾病等重大慢病的流行病学、诊疗技术和规范诊疗;围绕重大慢病防、治、康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的模式创新。
5. 围绕血液、免疫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疾病、皮肤病、妇儿疾病及老年性疾病等常见多发病的筛查、评估、干预和全程管理。
6. 危害较严重的遗传病、罕见病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
7. 重点慢性疾病有效筛查方法;慢性疾病风险因素标准化干预措施的制定。
8. 中医药防治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技术与策略
9. 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及残障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康风险防控策略以及“体医融合”慢性病防治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
10. 老年医学临床实用技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和方法、老年健康促进策略、失能老人智能康复技术以及“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实施路径。
11. 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综合策略。
12. 基于大数据的重大出生缺陷风险预测与预警,以及遗传缺陷性疾病筛查、诊断和干预;不孕不育防治的适宜技术。
(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临床研究与评价
13.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的监测与评估;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创新服务模式的真实世界研究。
14. 利用医疗大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辅助治疗、辅助决策领域开展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程管理和干预研究。
15. 围绕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协同医疗、智慧医疗、个性化健康服务以及医学应急救援等新型健康服务技术和健康产品的临床研究与疗效评价。
(五)卫生健康管理政策研究与应用
16. 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对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17.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模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机制;以防治结合为基础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建设。
18. 卫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医学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管理研究;卫生标准制定研究;紧缺专业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9.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及服务模式研究;护理服务与护理管理研究;药事服务管理模式研究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研究。
临床研究专项面向全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药企业、创新企业等征集优秀的临床研究与医学转化课题,组织专家论证与协同支持,通过研究成果加强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临床研究水平。此外,项目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相关领域的医师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和互动,做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重大疾病、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使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耗显著降低。
(一)资助时间: 2023年6月至2028年6月。
(二)资助额度:不限,根据项目计划书内容、目标相应确定。
(一)资助范围:全国范围内医疗或研究机构、学术或社会组织等。
(二)资助对象:副高以上职称,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具有较好的团队和工作基础,已建有多中心专科专病协同网络者优先支持和资助。
(一)了解申请信息:项目申请者首先需认真阅读本指南,了解项目性质、支持方向以及申请资格等事项。
(二)撰写项目计划书:在基金会官方网站下载项目计划书模板,按要求准备资质证明文件及相关个人资料,进行项目计划书撰写。
(三)报送项目计划书: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按申报要求将项目计划书及相关证明文件报送至项目办公室。
联系人:谭老师13911802904,周老师1831117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