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


项目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发病率为30.13至70.41/10万人。肾脏是SLE最易累及的器官之一,约40%–60%的患者在起病初期即表现为狼疮性肾炎(LN)。在我国,L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群,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负担。


狼疮肾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我国患者在疾病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方面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多项中国及亚洲人群相关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国内临床实践不断向“分层管理、达标治疗”方向发展,治疗策略日益精细化。同时,我国在指南制订理念、方法学和技术路径上也持续进步,迫切需要以最新的循证证据为基础,系统更新现有LN诊疗规范。


早在2019年,指南编写组就发布了首部《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显著提升了我国LN诊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近年来,随着对SLE及LN在发病机制、评估工具、治疗药物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靶向生物制剂的逐步应用,LN的治疗效果和患者远期肾预后持续改善。与此相应,国际指南也在不断更新,例如KDIGO和EULAR均发布了最新版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也同步修订了SLE指南。新形势下,制订更贴近我国临床现状、具有指导性的新版指南势在必行。


指南制定


为提高我国LN诊疗水平、推动临床实践规范化,更好地指导我国狼疮肾炎相关疾病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由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联合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WHO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GRADE中心与Cochrane中心等权威机构,启动《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编制工作。


本指南是在2019年版基础上的全面更新,编制工作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2025年2月完成定稿,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PGRP)完成中英文注册。新版指南不仅全面更新了诊疗进展,更覆盖LN的全过程管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强化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坚持严格的循证流程,参照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证据评价与推荐制定,重点关注成人LN的诊断、治疗与管理路径。


指南亮点


聚焦中国人群特征:基于亚洲/中国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突出我国LN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的差异性。
更新循证依据:融合最新高质量临床试验成果,采用GRADE方法进行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评估。
强化实用导向:从临床问题出发,涵盖诊断、治疗到长期管理全过程,兼顾多学科协同,实操性强。
指导范围广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接诊狼疮肾炎患者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强调成人患者管理。


方法学依据


本指南制定严格遵循以下国际规范和方法学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
《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
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RIGHT)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 II)


项目受益人群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狼疮肾炎诊疗与管理的临床医生、医疗机构及政策制定者,为LN患者提供科学、标准、可操作的临床路径。

 

 

 

中华医学会 标准与规范丨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2025版)

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工作组,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2025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22): 1783-181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50327-00748.

 

 

 

项目动态

《中华医学杂志》发布2025版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时隔六年,刘志红院士团队更新《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
医脉通丨《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2025版)》发布!
丁香园丨2025 版中国狼疮肾炎诊治和管理指南更新:激素治疗剂量调整!

技术支持丨菊梅睿研    菊梅公益基金会 © 2025    京ICP备17023891号